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繼續強化,要廣開就業門路,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創造更多公平就業機會。
2021年,政府為促進就業出了哪些招?對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群體又有哪些安排?一起來看!
“穩”就業——幫助企業穩崗!
不裁員少裁員,返還失業保險費!
2021年底前,繼續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上年度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備付期限在1年以上的統籌地區,對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按不超過上年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中小微企業按不超過60%返還。
以工代訓,按人數給補貼!
2021年底前,對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離校兩年內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并開展以工代訓的,對生產經營出現暫時困難導致停工停業的中小微企業組織職工以工代訓的,按吸納人數或以工代訓人數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
重點加大住宿餐飲、文化旅游、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等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的傾斜力度。
支持吸納重點人群就業!
對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的(如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農民工等),按規定給予稅收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
“學”有所長——提升職業技能!
“拜師學藝”還能拿工資!
全面推行中國特色企業新型學徒制:學徒學習培訓期間(1-3年)工資正常發放,鼓勵企業建立學徒獎學金、師帶徒津貼,制定職業技術技能等級認定優惠政策。此外,企業也能領取職業培訓補貼(每人每年原則上5000元以上)。
“培訓領證”還會有補貼!
對符合條件的勞動者參加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培訓合格證書)的,按規定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含生活費、交通費)和鑒定補貼。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補貼范圍擴大到:普通本科高校、中高職院校(含技工院校)畢業年度畢業生,符合條件的個體工商戶用工、民辦非企業單位用工以及靈活就業人員。
發放1000萬職業培訓券!
人社部將依托電子社保卡,為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發放具有認證結算等功能、精準對接培訓資源的職業培訓券,幫助勞動者免墊付便捷享受職業培訓服務。計劃全年發放職業培訓券1000萬張,用券100萬張以上。
“創”造機會——助力創業就業!
助貸款+給補貼+減稅費+場地供給,支持創業!
對自主創業、個體經營者和小微企業給予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支持(個人貸款額度提高到20萬元,小微企業提高到30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還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稅收優惠和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扶持。
在政府投資開發的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中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重點群體提供,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改造免費經營場地,優先滿足重點群體個體經營需求。
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區域,助力創業帶就業!
實施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專項行動,依靠在線教育、智慧家政等新興業態牽引,以及各種平臺企業、示范項目、先進典型牽引,力爭創造60萬個就業機會。
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校企行”專項行動,支持高校、企業示范基地通過結對共建、活動組織、項目孵化、崗位供給(創業合伙人、實習見習、科研助理等),力爭創造30萬個就業機會。
支持龍頭企業帶動2000家以上中小企業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培育成長型初創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中小企業成長壯大,力爭2021年轉化1000項技術。力爭共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
“放”手干——放寬就業條件!
門檻降了!找工作的選擇多了!
壓減準入類職業資格數量,取消鄉村獸醫、勘察設計注冊石油天然氣工程師等職業資格,取消執業獸醫注冊(改為備案)。
合理降低或取消部分準入類職業資格考試工作年限要求。
動態調整職業分類,發布調飲師、食品安全管理師、碳排放管理員等18個新職業信息。
手續減了!做點小生意更容易了!
對在指定場所和時間內銷售農副產品、日常生活用品或從事便民勞務活動符合條件的,免予辦理營業執照。
規范小微電商準入,對電子商務法規定的“便民勞務”和“零星小額”兩類免于登記情形進行了具體界定。
這些人群——還有特別關照!
高校畢業生,還有這些就業渠道!
基層就業:運用學費補償、高定工資檔次、就業補貼等政策,支持畢業生到基層社區、醫療衛生等領域就業。穩定“三支一扶”計劃(招募3.2萬畢業生)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加快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等事業單位招聘進度,全國計劃招聘84330名特崗教師。
升學入伍:適度擴大碩士研究生招生和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規模。穩定大學生應征入伍規模和征集比例,拓寬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畢業生入伍通道。
托底幫扶:對低收入或零就業家庭、殘疾畢業生等開展“一對一”幫扶,對通過市場化方式確實難就業的,按規定利用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
2億多靈活就業者,將有這些福利保障!
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加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的戶籍限制。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
對就業困難人員、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后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以出行、外賣、即時配送等行業為重點,開展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鼓勵快遞企業直接用工,推動企業為快遞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
企業不得制定損害勞動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標。督促平臺企業制定和完善訂單分配、抽成比例等制度規則和算法。不得違法限制勞動者在多平臺就業。
困難人員,還有這些錢可以領!
對2021年后新發生的參保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的、不符合領取失業保險金條件的,發放失業補助金;對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
對參加培訓的困難人員,除職業培訓補貼外,給予生活費(含交通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