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讀小學了,要準備哪些東西?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怎么培養他們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問題成了新生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28日上午,大觀園轄區緯一路社區居委會特意請來了有近二十年教齡的濟南市緯三路小學的老師徐研,為社區的家長們上了一堂課。
鼓勵孩子邁出自信的第一步
徐老師說,她每次帶一年級的新生,班級里都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孩子,一種時刻都興高采烈,一種總是怯生生的,這和家長的教育有極大的關系。對此家長一定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增強自信心,學會如何與人交往。
總是問孩子“今天考了多少分,哪兒答錯了,是第幾名?”何不改為“你今天在學校認識新朋友了嗎?學校里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嗎?”徐老師說孩子上學后,學習成績成了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可分數并不能說明一切。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熱情和信心,如果孩子在學校里連最起碼的自信心和溝通能力都沒有,不能學會與人交往,無疑會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影響。
同時也不能過于溺愛孩子,凡事都替他們代辦。在現實的學校生活中,從小被嬌生慣養的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不會遷就別人,很容易造成溝通的不暢。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徐研說她經常會聽到不少家長抱怨,“我家孩子怎么這么不省心,什么事都要我看著,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聽話呢”,其實要養成孩子好的學習習慣要從一二年級就開始。
首先是要培養正確的生活習慣,這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先導。比如說準備好鬧鐘,要孩子學會自己按時起床、按時寫作業。讓孩子學會隨手整理自己的物品,愛惜東西。因為生活中馬大哈的孩子通常在學習上都不能做到認真細致。
同時在學習中,家長要用各種形式訓練孩子安靜做事的習慣,比如說在寫作業之前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好,給他定好規矩,真正寫作業讀書時讓孩子學會專時專用,講究效率,不能分神。同時閱讀也一樣,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些有意義的書,啟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孩子上學了,不意味著所有事情都可以推給學校和老師,家長永遠都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終身的老師。如何做好這一角色,徐老師也有著自己的經驗。她說,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能緊抱著孩子不放手,要讓他們自己學會體驗挫折。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失去平和、冷靜的心態,要學會“豆腐嘴、刀子心”,要下定決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不能“心軟”,嘴上則要多鼓勵表揚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