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入門:如何在新變化中把握住申論寫作
發布時間:2008-07-10 來源:百靈網 作者:互聯網 瀏覽量:2134

  作為一種應試文體,申論始于2000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歷經幾年的實踐、改進與完善,現已成為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的必考科目,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考生行測分數很高,但是其申論的分數往往不理想。究其原因,如下:第一,考生沒有正確地把握申論寫作的技巧,且存在認識誤區,把申論等同于一般寫作;第二,市場上充斥了許多不正規的輔導機構、輔導書,給考生備考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第三,近10年的發展使申論考試的模式逐漸成熟,并呈現一定的規律性;但考生忽略了這些規律。因此,考生若能很好地掌握這些規律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申論材料更具有科學性、時事性。2008年中央國家公務考試考了“怒江水電開發”的問題。這個問題反應了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無獨有偶,很多地方的申論考試在選材上呈現這樣的特點。如廣東省2008年上半年公務員考試,以南方雪災為背景闡述了我國社會救助水平不高,急需改善。因此,考生備考時更應該注意時事。唯有這樣才能在整體上把握申論的寫作思路。

  其次,申論材料具有概括性、深刻性。如2008年中央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第二題“根據給定資料9、10,分析這兩則資料對搞好水電開發提供了哪些啟示”。這兩則材料說的是美國田納西流域水電站與我國漫灣水電站給怒江開發提供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這要求考生分析兩則材料中關于水電站建設的成敗經驗,并結合怒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它對考生的要求更高。

  再次,申論材料分析具體化。如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第三題,第二個小問題,“給定材料6引用了某學報C主編提出的問題,請你站在水電規劃部門的立場,對C主編的意見做出答復。”材料中C主編不主張開發怒江;但是,水電規劃部門已經決定將有效、科學地開發怒江。因此,考生應從水電規劃部門的立場,并結合C主編的問題,給予回答。較之以往,難度更大。這值得考生們特別注意。

  最后,申論完全命題或半命題形式已成了一種趨勢。2007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最后一道題目:請以“命脈”為題,寫一篇關于土地問題的文章。這是完全命題形式。又如2008年中央國家機關的最后一道題目的命題分別是:以從“怒江水電開發”說開去和以“人與自然”為題寫一篇文章。這是半命題形式。命題作文或半命題作文限制了考生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