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面試前的幾種不良的心理狀態
發布時間:2016-08-10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瀏覽量:939

    (1)僥幸心理

 
  由于面試、特別是面談法面試的題目帶有較大的偶然性,面試也不像筆試那樣有統編教材用作應考準備,所以,有些應考者總是寄希望于僥幸取勝,或希望能抽到好題,或寄希望于考官的網開一面等等。心存僥幸的應考者在面試前一般不作太充分的應考準備,卻常常是只作一些猜題押寶工作,聊以自慰。這顯然是很難獲得好成績的。

 
  克服不良面試心理的方法一是端正認識。應考者應該正確認識包括面試在內的整個考試的意義,不要把它當成自己的唯一出路,須知'條條大路通羅馬'。二是自我評價。應考者既應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毛病,更應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既不要盲目自卑,也不要妄自尊大。三是情景表演。

 
  (2)迎合心理

 
  迎合心理,也稱逢迎心理。具有這種心理的人特別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把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視為高于一切。在和別人打交道時,一味乞求得到別人的好感,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原則,輕易改變自身的觀點,唯恐招致對方的不滿。這種人由于對自己沒有一個比較穩定而客觀的評價,因而易于使自己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

 
  具有較強逢迎心理的人往往極力在各種場合為自己塑造一個人見人愛的形象。但是,他們的資本不是自身的真才實學及良好的儀表風度,而是逢迎的表情和語言。這種人在面試中常常會不失時機地向主考官恭維幾句,在回答問題時也往往順著主考官的弦外之音而進行,希望以此來博得主考官的好評。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做法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它非但不能得到考官的'恩寵',而且還會減損他們對于應考者真實素質的評價,因而是不可取的。

 
  (3)羞怯心理

 
  每個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羞怯心理,只是那些性格較內向、平時不太喜歡社交的人表現得更加明顯。但是,較強的羞怯心理往往會對一個人的事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差怯心理的支配之下,由于心情緊張的緣故,個人呈現出極不自然的面部表情或姿態,說話不能平穩地進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自身真實水平的發揮。

 
  羞怯心理產生的實質原因在于信心不足。其中包括對于自身的外部形象、內在的素質及能力缺乏自信,而這又導致優柔寡斷的個性。在面試中,羞怯心理較強的應考者往往比較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盡量使之符合以前所學的各種規范和要求,目的是為了給考官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但由于過分專注于自身舉止與言語的選擇與表現,無法集中精力解答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身能力的正常發揮。一旦意識到自己的表現沒有達到預期要求,應考者便會產生一種自責心理,與之相伴隨的是心情更趨緊張,由此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最后應考者只能帶著諸多遺憾而離開考場。因此,對于需要參加面試的人來說,事先有意識地加強社交方面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4)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個人在性格上一種較為嚴重的缺陷,指個人由于某種生理或心理的缺陷而產生的輕視自己的心理。主要表現為憂郁、悲觀和孤僻。自卑感較強的人往往多愁善感、自慚形穢,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各方面都不如別人。為了不使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往往實行自我封閉,不愿同別人進行較多的接觸和交往。

 
  自卑感較強的人一般都無法順利地通過面試這一關口。在面試過程中,這類人往往會將自己與考官在多方面進行對比,尤其是習慣于拿自己的短處同對方的長處比。因而越比就越沒信心,自卑感也就越強。其實,他也希望能夠給考官留下一個較好的印象,卻又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于是導致在面試中出現種種窘態和難堪,如臉紅、出冷汗、喉頭戰栗、發音吐字不清等。在這種狀況下,應考者的真實水平是無法發揮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