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分享了他的面試經歷,他的期待月薪是10K,但HR突然來了句:
你只值7K。
這位朋友一時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回答或反駁,后面的面試也草草了之。
所以碰到這種事大家覺得應該怎么做?
先說一個事例,之前也有位朋友分享了類似經歷。
面試時候,HR給他開的薪水比期望的少3000。
但是這位朋友果斷拒絕了。
后來HR又邀她去復試,并讓經理面試。交流過后,經理也對他比較滿意。
后來HR跟他談的時候從-3000壓到-1000,也就是比他期望的還少1000塊。
最后朋友還是拒絕,畢竟他覺得自己開的薪水已經是底線了。
然而過去不到一小時,HR又聯系到這位朋友,說可以給他期望薪資,并發了offer。
但是附帶了6個月試用期,期間工資打八折的條件。
朋友感覺對方沒誠意,還是拒絕了。
一來一回,幾個回合過去了,朋友以為這事就過去了。
沒想到三天以后,對方公司副總親自給他打電話,談了公司的各種好處,并承諾試用期三個月,不打折。
然后,這位朋友也開始糾結了起來:
雖然手上有其他公司offer,薪資也沒問題,但這家公司整體是比較符合自己要求的。
后來有位資深HR給他分析了該事件的來龍去脈。
首先,這家公司的招人薪資其實一開始就是X-3000。
然后我這位朋友很明顯就是他們面過的人里最滿意的一個。
開出來以后,被拒絕以后。
HR不甘心啊,邀請二面。
經理也覺得很合適,就破格加2000吧。
這時候HR當然覺得很難得了,誰知道朋友還是不接受。
HR被領導教訓了,給這個工資都談不來,怎么辦的事兒!
但是招不來就是招不來啊,怎么辦?
上報最高領導,最后大領導說,合適就給錢啊,也不差這1000塊。
經理也為難,公司現在有幾個同崗位的,經驗、資歷都比他高,現在才x-1000,如果最后給他們知道了怎么辦?
最后決定,就把合同期限拉長,試用期打個八折吧。
反正要等這么久轉正,如果最后水平不如現在那幾個,就讓他走人吧。
HR巴巴的給這位朋友發offer,說明了上述讓步情況。
沒想到還是被拒絕。
可是公司實在缺人啊!不招不行啊!
大領導生氣了,決定親自上場。
大領導就是不一樣,講的話有水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最后這位朋友終于有點心動,開始糾結。
以上分析,可能不是百分百還原,但基本就是這樣了。
那位朋友聽到這里,總算沒有繼續糾結,果斷拒絕。
而這位網友的情況也是差不多,除了這位HR言辭有點無禮。
即使他知道如何應對,下面的情況也不會比上面好多少。
不管是之前以高薪誘惑過來再打折,還是以這種方式直接下定義。他們明知道你值10K,但是只愿意給你7K。
從HR到招人方式,都可以說明這家公司好不到哪去,去了就是踩坑。
即使像上面這位朋友一樣,最后加了價格進公司,等待他的也是”萬劫不復“。
如同婚姻的建立,如果建立在討價還價的基礎上,最后很可能是過程矛盾重重,結尾以分離收場。
職場亦如此。
因為員工和公司的關系是從突破他們底線開始,或者說被迫無奈才招你進來,那么他們對你的期待值一定很高,什么累活重活,盡可能的丟給你做。
同時容忍度很低!一點小錯誤都可能被放大,或者找各種機會打擊你。
長期來看,升職加薪也是難上加難。
遇上這種公司怎么做?
很多人會選擇一走了之,也不用給對方討價還價的空間,這也是最省時間的做法。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皮一下。
下面推薦幾個方法:
xx公司HR您好,很高興收到您的offer,我回去后會好好考慮,三天以內給您答復。
HR您好,感謝您對本人能力的認可,貴公司表現的相當出色,但很遺憾的通知您,貴公司未能通過本人的企業篩選,現已納入本人的企業備選池,希望貴公司不要氣餒,繼續努力。
小姐姐這么會砍價,下次逛街,咱們組團
3
其實也存在這樣一種情況,這位HR是在做壓力測試。
畢竟HR作為職場的老油條,掌握的市場信息比你多,無論你怎么反駁,都能找到方法應付你。
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卑不亢。你要考慮如何回答不落下風,如何讓對方滿意。
當然也可以問問HR覺得自己哪些方面不足,導致開出的薪水與自己期望有差距。
這種情況非常少見,絕大部分公司HR都不至于這么心機。
如果不是這樣,就該好好正視這個問題了。
看這位HR的語氣,雖然無禮,似乎也帶著一些自信。
所以會不會這個崗位本來是10K,而你真的只值7K。
那么你覺得自己值10K,你有這個底氣嗎?
你對這個崗位了解嗎?你上一份工作期間,你有哪些工作成果,做了哪些項目,增長了哪些能力,你是否能為現在公司帶來增長......
如果你既不了解該職位的市場價位,也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和成果加成,被打擊教訓也是理所當然。
我們社會不正是如此,很多人都在苦苦掙扎,但是現實總是不如人意。
明明很辛苦,又盡了力,還是做不好,甚至落個被勸退的下場。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埋怨別人,也不用厭惡自己,而是分析造成現狀的原因。
碰到不公正的我們當然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如果確實是自己的問題,那么最需要做的應該是反思。
只值7K?那么10K的人是怎么樣的,我們之間的差距在哪里?
不被認可?什么地方不被認可,專業知識、為人處事、性格?
除了學歷外貌這種很難改變的,我們還可以從很多地方彌補。
社會自有社會的法則,你不喜歡,又沒有億萬家產等你繼承,那就乖乖的去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