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招聘思路該換了
發布時間:2016-11-10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瀏覽量:1186

    若問一位HR從業者,工作中最頭疼的事情是什么?對方或許都會回答你兩個字:招聘。

    眾所周知,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招聘,則是企業補充人才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因而,很多企業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的招聘能力所決定的。

    盡管招聘對一家企業是如此重要,但是,很多企業還是感到招聘“難”。博主“程建崗”認為,多數時候,企業常常把“招聘難”歸因于外,而很少意識到,這種“難”也許是由于自己的招聘思路、招聘方法不恰當而導致的。

    哪些招聘思路把人才擋在了門外?該如何調整?總結如下:
 
    發現“不合格簡歷”背后的合適人選
 
    合適的人才早在篩選簡歷時就被淘汰了。這個淺顯而不被重視的問題,出現在很多企業的招聘過程中。

    國內某大型公司HR苦于招不到人,手上的簡歷大多不符合公司標準。無奈之下,決定舉辦一次現場招聘,意外地發現,錄用的人竟然很多都是先前篩簡歷過程中被Pass掉的人。

    為何企業當初會“誤殺”人才?該公司HR總監后來發現,問題正出現在篩選簡歷這一操作環節上。在招聘需求下達后,招聘專員往往會按照崗位說明書所羅列的各項要求,逐一篩選、淘汰。到最后,找不出幾份簡歷是“合格”的。

    招聘不要局限崗位硬性條件。博主“黃雁”認為,崗位說明書限制的條件太多,看似要求很專業,實則很容易將適合的人才拒之門外。

    他舉了一個例子:某外銷轉內銷企業,公司規模2-3億,其中外銷規模2億以上,公司以生產金屬家居掛件為主,公司目前投資2000萬想進入內銷市場,決定招聘總經理一名,結果招聘了很久無果。后來,放棄了學歷等硬性條件,廣泛撒網,僅僅花費了10萬年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招聘到了合適的人員。該總經理初中畢業,年齡35歲,有過15年的家居行業工作經驗,是在原家居行業從生產工人做到副總的。

    博主分析到,這樣的人肯吃苦,愿意從一線做起。原來是做工人的,學歷不高,會懂得珍惜機會,韌性比較強,在原先單位做副總,來這里做總經理,對他而言,是一種提升。
 
    其實,先前招聘失利的根源還在于,HR從業者對招聘崗位理解不透徹。如博客“城市獵人?”所講:當HR從業者面對招聘需求時,往往只從表面去分析崗位的職能要求,而沒有深入分析崗位的招聘原因及招聘目的。因此導致人崗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