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連續的創業者,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剛才很多嘉賓都講了在創業的過程中,我們有哪些需要具體了解和掌握的知識,而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這十幾年的創業路上遇到的挫折和失敗,希望這些失敗的教訓能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第一個教訓,創始人之間的失衡。2000年,我創立了一家叫易特網聯的公司。我們當時主要有四個創業合作者,其中我是擁有30%的股權,運營總監有30%,技術總監有20%,還有一個圈子里的朋友有20%的股權,日常經營這個公司的主要是我們三個人。現在看來,這種結構其實是有問題的,有時候他們兩個人意見一致,就會把我給孤立了。
長此以往,不管遇到什么問題,相互合作的感情中間可能會出現裂痕。而且大家會去平衡相互的關系,這個時候再去想創業者內部之間的關系,就會耗費很大的精力。這個公司做了有2年時間,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員工從3個人擴張到30人,一年銷售額也有二三百萬元了。但是這個公司是沒賺什么錢的,并且我們三個人也經常吵架,最后就散伙了,幸好的是兄弟感情沒有散掉。
第二個教訓,項目和人員的失衡。對外承接項目為易特網聯的核心,而這就會帶來很多的弊端。比如說,我現在突然接到幾個大客戶,這個時候我研發的力量就會明顯跟不上,著急地去招聘很多開發人員。有的時候對我們甲方客戶的服務又沒有達到非常滿意,這個項目做完之后,下一個項目又不知道什么時候來,而你需要花很多錢去養這些開發人員。如果項目和人員兩者之間出現不平衡,公司就會陷入一個現金流很緊張的狀態。所以,你盡量不要去做項目型的公司,而是要做運營型的公司。
第三個教訓,市場份額和利潤的失衡。我們神州付創立了神州行充值卡等在線支付的商業模式,是網上游戲網卡的分銷,一年也有幾千萬的銷售額,曾經近3年的時間擁有100%的市場份額,所以我們就做得很舒服,毛利也很高。但做到2007和2008年的時候,我們這個商業模式被快錢學會了。但這個時候我們的反應變得遲鈍了,快錢進入就用價格戰搶我們的客戶,有一些小的客戶被搶走了我們也沒有太在意。
突然有一次,快錢拿到我們大客戶的時候,快錢就覺得原來這個商業模式是那么的好賺錢,于是他們就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我們的市場份額很快就下降了。快錢的市場份額在提升過程中又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更新的麻煩,我們的第二個、第三個競爭對手開始出現了。
現在回顧我們在2007年和2008年造成失誤的時候,就是在競爭對手切入我們核心業務領域的時候,而我們太固步自封了。我們自以為有能力維護住我們的客戶,可是競爭對手用最簡單的方式搶走了我們的客戶。二當我們反應過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我們現在依然是這個市場最大份額的占有,但對這個市場目前沒有絕對控制的力量。
我們在增加產品線的時候,太過草率地去做決定。當快錢搶走我們大客戶的時候,我們花了幾個小時的討論就決定去做銀行卡支付以防范快錢對我們市場的搶奪。現在回顧起來,這個決定我們做的太草率了,因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并不在于銀行卡支付。做了這個決策以后,我們要投入很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去做這個事情。而我們當時正確的決定應該是要把服務細節做得更完善一些。
我認為,作為初創型的創業者,當你競爭對手進入你這個領域的時候,你一定要注意市場份額與利潤的平衡,要做好選擇。
第四個教訓,貪多和貪大。2008年開始創立錢袋網時,我們就把自己定義為中國移動支付的小中市場的領先者。之后,我們發現移動支付市場空間非常大,機會非常多,我們不停的去增加我們產品線,最多的時候,我們把現在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產品線全都做了。當時,整個公司300多員工被分攤到大概六七條產品線上,每個產品線的人可能也就20到30個人,但是大的競爭對手卻有上千員工在做這么多產品線。
后來我發現,把300個員聚焦在一件事兩件事的時候,無論從研發和服務都有很大的優勢,所以我們就砍掉了很多的產品線。目前,我們的移動支付就聚焦在一個細微的市場中,就是為小微商戶去解決問題。而在這個探索過程,我們大概付出了兩三千萬元投資成本和2年多的時間成本。
所以,初創企業在產品線上一定不要貪多和貪大,要聚集精力做一件事情。
辭職創業常犯的5大錯誤:
很多人都會夢想能夠辭掉工作自己創業,尤其是那些在職場為晉升努力了很多年的人。但是每次工作變動都會伴隨著諸多風險,而辭職創業這樣的轉變更是件高風險的事兒。對個人來說,創業是一次重大的跨越,尤其在當前經濟不穩定的條件下,創業更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多年前,《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刊登了一篇文章,名為《跳槽者應避免的5種錯誤做法》,文章列舉了普通人在換工作時常犯的5種錯誤。我敢肯定,這其中的每一條都適用于那些正考慮辭職,打算自己或與他人合伙創業的人。這5種常犯的錯誤如下:
1、未做充分調查研究。換工作之前,起碼有這樣幾個問題需要考慮:你的目標、財務穩定性、企業文化契合度以及工作職責。那些打算辭職創業的人都有必要思考一下以上所有問題。或者與一些經驗豐富的創業者談談你的創業計劃,看看你的想法是否切合實際,獲得肯定后再辭職。
2、單純為錢辭職創業。記住,“這山望著那山高”是多數人的通病。創業在短期內不太可能賺到比打工更多錢,實際上,往往相反,大多數創業者在剛開始1-2年內是沒有收入的,而且也很難找到對其創業項目感興趣的投資人。我時常告誡打算創業的人,最好在創業項目產生實際收入后,再辭去日常工作。
3、創業是為了逃避工作。如果你不顧一切地鋌而走險,開始創業,你可能發現你的創業之路舉步維艱,與受雇于人比起來,壓力更大而且狀況更無法讓人滿意。工作量大、工作不被認可或壓力過大不是創業的理由,也通常得不到令人滿意的結果。而那些認為自己有能力,但是對眼下所從事的工作不滿意或者厭倦的人,反倒更適合做創業者。
4、高估自己。根據很多獵頭顧問的觀點,現在很多求職者對他們的工作技能、職業規劃和弱點的認識都不切合實際。如果你在幾家公司的工作經歷都不愉快,那么很可能你也存在類似問題。而這些問題會在創業過程中會進一步放大,因為你現在是公司的老板,并且要為所有問題負責。
5、沒有長遠打算。從受雇于人到創業者是生活方式的重大轉變,也是職業生涯的重大轉變。創業不是在短期內可以積累大量財富的捷徑,更不是逃避問題的方法。創業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和堅持不懈才能有所回報。
很明顯,以上這些錯誤的做法有一定的內在關聯性。當人們對自己估計過高,就會更加看重工作績效的回報,并且對公司所給的報酬感到不滿。這種狀態會導致他們沖動地做出創業決定,而對自己創業能力和創業機會缺乏認真考慮,在創業過程中他們也往往失望地會發現,創業更加讓人不自在。
所有打工者都需要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認真的考慮,因為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統計數據,嬰兒潮出生的人一生平均要換10次工作。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或者一生都在創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近年來商業環境快速變化,所以我們也需要與時俱進。
決定創業之前,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事實證明我的決定錯了怎么辦?”要做好減少損失和勇往直前的準備。再三地從一種困境跳入另一種困境是不可取的,不管在哪種情形下,都要認真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清楚的認識。樂于傾聽他人對你的看法或指導,并且勇于改正自己的缺點。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要了解工作中哪些因素能讓你最感滿意,對你來講,怎樣才算是達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最佳平衡狀態。作為成年人,我們大多數時間都要在工作中度過,而生命卻太過短暫,不應該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對錯誤決定的懊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