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悖論,到底誰擔責?
發布時間:2018-01-17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瀏覽量:2027

 

故事1:三只老鼠

三只老鼠一同去偷油喝。他們找到了一個油瓶,但是瓶口很高,夠不著,三只老鼠商量一只踩著一只的肩膀,疊羅漢輪流上去喝。當喝油老鼠剛剛爬上另外兩只老鼠的肩膀上時,不知什么原因,油瓶倒了,驚動了人,三只老鼠逃跑了。回到老鼠窩,他們開會討論為什么失敗。

第一只老鼠說,我沒有喝到油,而且推倒了油瓶,是因為我覺得第二只老鼠抖了一下。第二只老鼠說,我是抖了一下,是因為最底下的老鼠也抖了一下。第三只老鼠說,沒錯,我好像聽到有貓的聲音,我才發抖的。

于是三只老鼠哈哈一笑,那看來都不是我們的責任了。

 

故事2:都怪俄羅斯

在某企業的一次績效考核會議上:

營銷部門經理A說:最近的銷售做得不太好,我們有一定的責任,但是主要的責任不在我們,競爭對手紛紛推出新產品,比我們的產品好。所以我們也很不好做,研發部門要認真總結。

研發部門經理B說:我們最近推出的新產品是少,但是我們也有困難呀!我們的預算太少了,就是這少得可憐的預算,也被財務部門再次削減了。沒錢怎么開發新產品呢?

財務部門經理C說:我是削減了你們的預算,但是你要知道,公司采購成本一直在上升,我們當然沒有多少錢投在研發部了。

采購部門經理D說:我們的采購成本是上升了10%,可是你們知道為什么嗎?俄羅斯的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不銹鋼的價格上升。

這時,ABC三位經理一起說:哦,原來如此,這樣說來,我們大家都沒有多少責任了,哈哈哈哈。

總經理說:這樣看來,我只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了。

 

戰略績效管理專家績效管理咨詢、培訓和輔導的過程中,無數次的遇到類似情景,該怎么破呢?

筆者認為,績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有兩個:一是確保組織目標實現;二是提高員工能力,不斷提升績效。不是抓壞人,更不是找到罪魁禍首。

當績效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的著力點應該放在如何改善績效。遇到問題先界定責任后討論改善策略是人們的慣性思維,當我們把精力放在如何有效劃清責任上而不是如何改善上,那么,最后的結果都是歸錯于外,作為企業員工誰都沒有責任,最后客戶被涼在了一邊,當責任劃分清楚了,客戶的耐心也已經喪失殆盡了。于是,客戶滿意客戶忠誠也隨之消失了,最后企業財務目標的實現沒有了來源,股東價值無從說起。

筆者認為,應該做到客戶第一,我們內部先把誰的問題,誰的責任放到一邊,團結起來盡最大努力解決問題,滿足客戶的關切,當問題解決后在來反思和總結經驗教訓,確保下一次做得更好。

如果像開頭的兩個故事的結果是,三只老鼠和三個經理最終無論是誰他們的績效都不能好,因為他們的目標都沒有實現。而且可以想象他們的以后的績效也不可能好,因為他們沒有通過這次的問題得到學習和成長,他們得到的只有一瞬間的自欺欺人的心理滿足而已。績效考核看的是目標達成,絕不能看理由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