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出梅西點球的竟然是個導演:愿你的職場也這樣從容
發布時間:2018-06-22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瀏覽量:2151

生命真的很奇妙,哈?

有人掙扎在一份工作里,總也處理不好本職,想到明天要上班就渾身難受。

而很多人,在綠茵場外有著自己的工作,又站上了世界杯的舞臺,踢出了精彩。

倍受矚目的阿根廷-冰島之戰,踢出了一個表情包,也撲出了一個導演。

阿根廷全場比賽共有 8 次射正,但是卻只進了一個球,這名 34 歲的冰島門將至少做出 7 次成功撲救,保冰島隊沒輸。

更觸動我的是,冰島國腳中很多人都有多重身份,有牙醫、導演、包裝工人、學生、電競選手、手球運動員……

你的職場,是否也這樣從容豐富?

1 你只是路過,這卻是我的一生

『這份工作,你只是路過,卻是我的一生。』

現在,有了冰島國腳們的對比,我突然明白了為什么很多人每天活得這么沉重。

按理說,一個34歲的男人,活得沉重不就是因為房貸、車貸、孩子學費的壓力嗎?

你要說就是,其實不對;

你要說不是,不客觀;

因為這些只是結果,真正讓他這么累的,是他對工作的支配能力。

在上海這樣的城市,一家小有名氣的上市公司,一些人通過自己的打拼好不容易爬到了中層的位置,也拿著一份相對滿意的薪資。

但市場就是這樣,不斷往你身邊輸送新鮮人才。

他們有新的思路,新的技能,隨時一副要替代你的樣子。

而他在這個行業干了近十年,已經變成這臺機器上一個特定的零件,只能找這個行業的工作,他沒有信心能找到更好的。

因為對失業的擔心,靈君不再關注怎樣勝任這份職位,而是怎樣讓領導看起來他勝任了這份職位。

他失去了對工作的支配能力,因此,越發亂了陣腳,越發輸不起。

2 要不做個斜杠青年?

說到底,你這一生,不能只為了車馬費而活著;

而夢想,也不能孤注一擲。

你要忍受工作中的無奈,也不能失去自我。

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成為斜杠青年。

很多成功人士不僅僅會在一個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他們往往會在多個領域取得成就。

哈爾多松在接受采訪時曾說:

我更愿意說,我的主要工作是一名電影導演,因為我大部分收入來源于此,不過我盡力完美平衡這兩份工作。

導演,是一份要求很高的工作。

之后我每晚 5 點多訓練。

一法通則萬法通,斜杠青年們也不是一心二用,很多開掛的人背后往往是瘋狂的專注。

成功對于他們來說貌似輕而易舉,只是當他們投身于某項領域的時候,就開始及其專注的做某一樣事情。

哈爾多松在賽后透露,能夠撲出梅西的點球是自己對這位五屆金球獎得主認真研究的結果。

他說:我知道可能會出現點球,也做過很多功課。我看了很多梅西主罰的點球。

正是因為在做這份功課時非常“入戲”,所以在面對梅西的時候感覺很好,準確判斷出了他今天的罰球路線。

當你跟隨你的好奇心時,你就會對新的事業更有熱情,這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滿足感,而你也能更加心無旁騖。

想去做,便做了,心有所想,無物不至。

艾玲是體制內的一員,但她曾經一度快患上抑郁癥。

她每天都感覺特別痛苦和迷茫,她感覺自己一直沒有成長,每天時間都浪費了,內心越來越焦慮。

某天她想要辭職,被我勸了下來。

我建議她去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后每天業余時間拿兩個小時做一做。

她喜歡化妝、喜歡分享,而且業余時間研究新媒體、研究文案,現在的她不但沒有辭職,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完全沒時間焦慮和迷茫。

說這些,我不是建議你們一定要成為左手生活、右手夢想的斜杠青年,去強行做兩份工作,強行找興趣,而是要找到你自己的豐富性,你的從容。

3 再累,也不要丟了從容

我們努力工作,這么累是為了什么?

是為了過得更好,而不是讓臉上少了笑。

Jason是一名銷售,月薪1.3-3萬,但是壓力太大,他總希望把每件事都做到最好最細致,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他覺得整個人生都灰暗了,有時候不愿意睡覺,因為一想到一醒來又要面對工作,真的不舍得睡。

每天都想辭職,又覺得沒做好就走,不是他的風格。所以每天來上班都很累,感覺這樣的日子沒有盡頭。

他以為凡事做到極致是匠人精神,但他容不得不完美,實際上就掉入了盲目的漩渦;他把每件事當做負擔很重的事,就丟掉了從容。

你要讓你的工作為人生錦上添花,而不是你為此埋葬笑容。

越來越多的人過得太沉重,于是就陷入了沉重-工作效率低-工作成果差-不被認可-更沉重,這樣的死循環。

要想突破這個困境,就要為自己到一個突破口,給自己輕松-提高找工作效率-優化工作成果-工作取得成效-被認可-從容的循環。

不要到最后,苦笑著告訴自己,你拼盡了全力,最后還是輸給了現實。因為你不會輸給現實,只會輸給心態。

但很多人職場的壓力來自于領導的認可,和外界的看法。

我不會呼吁領導對下屬寬容,因為并不是所有員工都有像球員對待球場一樣的熱情,客觀地講,作為領導,職場施壓也無可厚非。

但我會告訴你,我們都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我們也都曾經如此渴望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