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近200萬本科畢業生進入勞動力市場,對于這些應屆生,我的第一個建議是要展望未來——但不要看得“太遠”。
畢業了,你需要找一份工作,盡管4%的失業率對你來說要比十年前的畢業生找工作容易得多,但是,如果你從第一天就期待把職業生涯全部按照理想的狀態規劃,很快你便會感到灰心和沮喪。
雖然找到一份有意義,并能為之傾注熱情的工作是你理想的目標,但期望在第一份工作中便實現這種狀態是很不切實際的。
即使你足夠幸運,從一開始就遇到一個鼓舞人心的老板、一群優秀的同事以及有價值的工作經驗,但你卻不可能在一家公司呆一輩子。當然,若你選擇將自己的全部的職業生涯托付于一家公司,那你的第一份工作和理想工作之間也還是會存在差距。
道理很簡單,不要以為你能從初入職場便看到終點線,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
因此,盡可能把你第一份工作的周期縮短至12-18個月,并明確以下三個關鍵:
你無法從目的地開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無法在一開始便到達理想目的地。
同樣,初入職場,找到激情和目標不在一朝一夕。一開始,對薪水的要求可能優先于激情,你的首要任務是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但不要指望它是完美的。學習你所能做的一切、獲得有價值的工作經驗、找出你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然后轉移到下一個機會(當你有工作時,你相對會更容易找到工作)。
相關數據研究表明,千禧一代在畢業后的第一個十年里平均換四次工作。一些最初的跳槽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意料之中的。
你不知道的事如此之多
很多畢業生可能認為工作是完美的,或者探尋工作的某一領域是他們真正的使命,并且很確定這就是應該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但是,當你沒有嘗試過自己不知道的東西,你就不能做出如此判斷。
不要過早論斷,積極面對自己未知的未知。剛開始之際,你可能無法明確自己真正的目標。在職場中不斷探尋,努力嘗試,便能找出讓你快樂的事情,盡管這可能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
此外,不要期待短期內知道一切,因為職場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和發現的地方。
從模棱兩可中找到想到的
大學的整個學習都建立在一個過程之上:經濟學入門,經濟學,代數,微積分等等,但生活并不遵循同樣的軌道。
大多數人會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嘗試一些不同的角色,例如,有些人從銷售開始,但慢慢發現發現自己其實喜歡市場營銷。這可能會使早期的職業道路看起來模棱兩可并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但這可以使你學習如何處理這種模糊性,也就是提升你的學習敏銳度。
當一個新的角色來臨,你將如何應對挑戰?答案是快速學習,尤其是從經驗中學習。為此,學習敏銳度基于時代的需要浮出水面,學習敏銳度成為了領導力和人才發展方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學習敏銳度分成五個維度:
心智敏銳度,善于思考,樂于處理復雜問題,以非常規的獨特方式審視問題,求知探新,以及在不同的概念之間建立全新聯系。
人際敏銳度。以開放的態度對待他人,喜歡與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了解他人獨特的優勢和興趣與不足,并充分利用他人來達成組織目標。
自我認知。能洞察自我,清楚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點,消除盲點,并利用對自己的了解來高效工作。
結果敏銳度。激勵團隊和發揮影響力, 能夠在初次面臨問題的情況下創造成效。
變革敏銳度。喜歡改變,不斷探索新的方案和解決辦法,熱衷于引領組織變革
所以,如果你有足夠的適應能力和開放的心態,那些看起來錯綜復雜且不確定的事情也能對你產生積極的作用。
現實一點!在職業生涯中,一路走來,你會發現你更喜歡的工作,也會發現有些工作可能會令你失望,但這是進入職場的必經階段,也是成就偉大事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其實,任何工作都是好工作,如果:
你的老板不是個“混蛋”;
公司的文化適合你的個性;
一覺醒來便能量滿滿(最好沒有鬧鐘,或者至少沒有連續兩次“打盹”);
你始終在學習和進步。
最后,將第一份工作與理想工作之間的差距縮小的唯一途徑就是盡可能地多了解特定行業、公司和職位,更重要的是多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