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簡歷“減肥”
熬夜對簡歷進行最后包裝、確認、審定。附加的獎狀、證書還得粘貼上去,最后配上封面分別裝訂。實在只有一個“累”字能形容。
有些公司要的就是求職者的學歷和實干能力的證明,而且越能一語中的越好。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求職者應不斷地給自己的簡歷“減肥”。輕裝上陣也能讓用人單位迅速地認識。
兩張A4紙“打天下”
那些人事主管不會有工夫翻極厚的簡歷,而且他們的思維方式是很務實的,不見得能容忍花團錦簇但拖泥帶水重點不明的自我介紹。于是簡歷只有三部分:個人資料和聯系方法、教育背景和實踐經歷、自我評價和求職意向,每一部分力求條理清楚,絕不做所謂的“修飾”。
手寫簡歷也“香”
制作簡歷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基本情況要寫清楚。姓名、年齡、學歷、專業、特長等方面的介紹要一目了然。二:重點介紹專長。如果有證書或發表過的作品最好附上復印件。三:簡歷最好用手寫。如今用電腦打印簡歷已很普遍,雖然整齊規范,但缺少生氣和親近感。如果在一堆電腦打印的簡歷中,有份手寫的,一定會很醒目,若字又漂亮,那么錄用的概率會比電腦打印的高,因為從字上也能了解一個人。
太繁易被誤解
簡歷簡歷,在于一個“簡”字,在于讓人歷歷在目。我今年大學畢業,目前正忙著參加招聘會、投簡歷,我的簡歷做得相當簡單,就在一張A4紙上按聯系方式、大學所學課程、語言能力、計算機技能、實習經歷、個人評價等幾個方面列出自己的基本信息。在制作簡歷前,我請教過師兄師姐,他們讓我把簡歷做在一張紙上,重點突出,使人一目了然。簡歷達到的最佳效果就是讓用人單位在最短的時間獲得關于你的最多信息。
所以,在簡歷上花那么多時間和金錢根本沒有必要,而且把簡歷做得太花有時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果,讓用人單位以為你沒有真才實學才會在簡歷的外表上下功夫。
內容繁雜也能奪“眼球”
簡歷既是一種介紹,又是對自己成長歷程的一次整理,要想把完整的自我立體地展現出來,當然要很多資料,如此不免有些繁雜。不過,真正的個性不會被淹沒,資料再多只要擺布得當,一樣有條理、有聲色。
首先是內容。真正的簡歷格式從網絡和各種應聘招數書籍上借鑒得來,力求用最快的速度、最簡潔的方式直截了當地把自己的個人資料介紹出來,如求學經歷、實踐嘗試、愛好特長、得過怎樣的獎項及必要的技能水平,這些只要注明時間、地點、相關名稱,一張紙內輕松解決,任怎樣性急的招聘人員都不會嫌煩。后頁附上的是自己的成績單、實踐成果、證書復印件,只要對興趣直接把簡歷往下翻就可以了。
然后是封面。很多同學仗著出身名校忽視了讓人“眼前一亮”的招數,這并不劃算。不求花哨,只求有重點強調,無非學校、專業,用鵝黃卡紙變體字印出來,再加塑皮,怎么看都跟別人不一樣。
這樣一來,既能吸引招聘人員的眼球,又保證了內容一目了然。現在想起來,還很得意的呢。
場合不同簡歷也不同
若應聘者參加人頭濟濟的招聘會,簡歷要簡單。試想,在這種鬧哄哄的環境中,招聘人士已忙得頭昏腦脹,他們只希望送上來的簡歷簡單一點,重點突出一點,頁面、字體漂亮一點,如果條件符合,就會馬上收下簡歷回公司再研究。
要像素描
人事招聘人員每天要看上百份應聘信,哪有閑情觀賞那些圖片和冗長、不切題意的文字。簡歷猶如個人素描一般,少一筆難盡詳實真實,多一筆會流于冗重。只有合理掌握繁簡,才能助你步入面談的殿堂。
精心打造簡歷
現在有專門的公司替大學生制作簡歷,雖然他們的廣告做得很好,但沒有特別大的創意。當然,簡歷只是一塊敲門磚,關鍵還在于要有真才實學,因為再差的人也可以通過一種專門的公司把簡歷做得很漂亮,但到面試時就會露餡。
有的放矢費苦心
一般來說,單位總是關注與之相關的知識背景和實踐經歷,這是簡歷抓住招聘者“眼球”的關鍵。簡歷,形式可簡,而其中的苦心真是不能“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