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求職:四大“心理效應”不可忽視
發布時間:2015-10-20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瀏覽量:1244

同樣都是大學畢業生,到就業市場應聘,為何有人馬到成功,有人卻屢試不第?這里有個“第一印象”問題。

 

據心理專家介紹,首因效應、近因效應、鲇魚效應、暈輪效應等,都是心理現象的規律,只要求職者巧加利用,肯定會在第一時間里迸放光彩,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占得就業先機。求職者不妨一試。

 

首因效應:穿著張揚讓人驚  

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心理學研究發現,與一個人初次會面,45秒鐘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能夠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并占據著主導地位。面試中首因效應的作用不可小瞧。雖然考官的“印象”標準不一樣,但總體來說有些標準是一致的,這就是:踏實、開朗、精神飽滿、信心十足、坦誠、機敏、干練的人,會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應:相貌平平卻自信  

最近、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強烈的,可以沖淡在此之前產生的各種因素,這就是“近因效應”。其實,考官第一次說面試結束,只是做出的一種設置,是對畢業生的最后一考,想借此考查一下應聘者的心理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如果這一道題回答得精彩,大可彌補“首因效應”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可能會由于這最后的關鍵性試題而使應聘者前功盡棄。 

 

鲇魚效應:組織應聘顯活力  

鲇魚效應”在人才學中泛指與眾不同的人、能給群體和企業帶來活力的人。這樣的人最受歡迎。招聘時,特別是在人才市場上有眾多畢業生時,招聘人員會非常注意觀察每一個人的表現,應聘者中,誰最有活力,誰最有創意,誰最受青睞。集體面試時,也一定要注意“鲇魚效應”。如果輪到你發表意見時,要力求主旨明確,觀點鮮明,論證有力,方能脫穎而出。

 

暈輪效應:“班門弄斧”讀畫報  

畢業生在求職應聘中,如果能夠巧妙地運用這種暈輪效應,把自身的優勢充分地展現出來,一定會給招聘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贏得對方的賞識,取得應聘的成功,就如專科生小劉一樣。當然,在運用這一效應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刻意制造“光環”效果,那種虛妄的行為,效果只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