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如此之刁,惹無數求職者折腰”,各種提問明槍暗箭防不勝防,新奇提問層出不窮。面試時讓人一下“頭大”的境況相信朋友們都有經歷過,許多朋友就是覺得面試關不好過,致使好多機會沒有抓牢,無奈的放走。
案例透視:
來自河南的時小姐,于鄭州大學教育學院畢業后,在鄭州一個公益性教育單位實習了2個月,中途聯系上了杭州的一位中學同學,便于年底到杭州求職。但是抵杭后的求職之路并不好走,由于同學還在杭州的一所高校就讀研究生,所以便寄居在同學寢室,一個月下來后,時小姐開始備受求職失敗的打擊。
其實時小姐的簡歷很有份量,重點高校畢業,專業成績優異,三好學生證,CET6級證,怎么說都是一流的好學生,而且在學藝術的同學幫助下,簡歷制作的很漂亮,很吸引人的眼球,但邀請面試的多,錄用的卻沒有。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時小姐總結經驗,在網絡、雜志等媒體上搜集面試問題的解決良藥,但是收效甚微。直到快兩個月的時候,時小姐才終于接到一家私營雜志社的錄用通知。
工作了一年多后,時小姐開始覺得自己在此單位的職業前途有點渺茫,但是一年前的求職經歷仍讓她現在求職時有點投鼠忌器,經朋友介紹,她找到了職業顧問,希望得到職業定位、規劃問題的解決,并明確要求得到簡歷、面試方面的專家指導。
在職業顧問助理和時小姐面談時,我們就看出了時小姐的一個對于求職面試最大的弱點所在—表達能力不強。第一次和時小姐見面,顧問助理花了將近2個小時才全面了解到我們需要的一些關乎她外在能力和想法的資料。剛開始交談時,幾個重要的情況,都是顧問助理幫助其引導話語后才分析出來的,幾乎都是顧問助理說出了她要說的話,得到她一堆的點頭和認定,隨著交談的深入,氣氛的緩和,她才慢慢進入交流的常態。
她自己也早發現了這個問題,每次和面試官或者在很嚴肅的場合,她被問到什么問題或者要表述什么意思時,頭嗡的一下就大了起來,如此心理變化加之本來就不強的表達能力,使面試官幾乎無法在短時間里了解她的情況,相比其他面試競爭者,她自然就敗下陣來。如此一來,由于自己的表達不清和心理失調,影響到面試失敗給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陰影,而幾乎每次都遇到不盡相同面試境況,多次的面試失敗便一點一點的削弱了她本就不強的自信心,進而在面試上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職業顧問分析:
面試,“試”的是你是否“真正”適合這個崗位。
面試幾乎是所有求職者要進入一個企業大門的一個門檻,直接和HR面談,或者由企業中用人部門負責人臨時組成的面試組交談,這都已經是一些明了成熟的面試模式,而近年來,些許企業還出現的一些特殊的“暗中”面試方式以考察求職者各方面的崗位勝任能力。
而不論對于何種面試,企業無非想要在篩選人才之初能做出對人才的更多了解,在短時內能更多的對求職者的工作能力,崗位匹配度做出客觀有效的評價。此時作為一個求職者,全面地展示自己的真我就顯得很重要,不要以為自己對一些工作缺點的掩飾能逃過面試官的眼睛,不誠實會讓你首先被拒之門外。當然,這些缺點很多都會在生活的細節上有所表露,這就是為什么企業用“暗箭”考察求職者的原因所在了。總之,面試,需要真實的自己真實的去表現,坦然得去接受一切問題,就自己的真實想法回答,面試官需要的就是不帶“面具”的你,此時表現的對錯不要去計較,對與錯應該是面試之前就要解決的問題了。
面試時注意調節自己情緒,避免緊張急躁,也莫過于是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從哪兒來呢?當然是對自己所有求崗位勝任力的自我正面評定,但決不是自我感覺良好,缺少實際依據的夸夸其談,要建立在對自己個性、能力,對崗位要求的詳細了解之上。
時小姐以前面試時,缺少了對面試的根本認識,心理緊張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來自以前的失敗經歷影響以及由此帶來的不自信,缺少對自己的清晰認識來做為心理后盾,這樣一來自己的工作能力便被掩蓋掉了。其次就是對行業崗位的生疏,和面試官交談時畏首畏尾,說話、承諾毫無底氣,給面試官整體映像不好,失敗便自然出現。
職業顧問希望能幫助朋友們認清面試的根本,為您的職業生涯規劃執行度做出有效的推動。
在面試中怎樣“察顏觀色”
要提高求職的成功率,除了必要的專業知識和面試準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合適的儀表等不可或缺的要素外,求職者還要學會在面試時候“察顏觀色”。
在面試中,單位和求職者直接見面,形成了一個人際互動的局面,求職者學會如何看懂對方的“臉色”,也是求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項能力。因為面試官在與求職者交談過程中,他的臉色、神態和舉止也相應地表達了他的想法和意圖。
有時候,求職者在面試中介紹自身的某個特長,面試官卻不時地移開目光,那么他很可能對求職者的介紹并沒有特別在意或沒有興趣,求職者應當盡快跳過,看是否還有值得向他介紹的其他信息。
有時,面試官一再詢問求職者是否擁有英語四六級、計算機或其他門類等級證書等,很顯然,該公司著重想招聘的是復合型的人才,求職者應該把獲得的證書一個不少地展示出來,把自身的特長一一介紹出來。
再如,求職者在表述出自己的薪水和待遇等方面的要求后,對方面露難色,或者是態度沒有剛才自然,那么說明對方在這個問題上持保留意見。假如低于這個薪水,求職者確實感到不甚滿意,可以直接說出來,看對方如何對答。
假如這個職位在發展前景上很有潛力,那么求職者在此時就應該巧妙地表示愿意放低一點要求,從而避免僅僅因薪水問題上的小小分歧而錯過一個不錯的職位。當然,想真正解讀出對方的心意,有時不能只聽他說了哪些話,更要緊地是看他是如何表述這些話的。這點需要求職者盡量多到求職場上“實戰”,才能更好地把握“察顏觀色”這項求職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