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經典名言:“人貴有自知之明。”在古希臘一座智慧神廟大門上,也寫著這樣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還把它奉為 “神諭”,是最高智慧的象征。許多哲人都這樣告誡人們,可見,認識自己對人生、乃至人類是何等的重要!
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有的人可能說:“我就是自己,怎能說不認識、不了解自己呢?”其實不然,有的人可以了解他人,了解環境,了解社會,甚至了解世界,但就是不太了解自己,這就是“當局者迷”。要做到有自知之明,是很難很難的。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夠真正認識自己的人極少,而不能認識自己的人卻很多很多。要不,何以古今中外,都有“人貴有自知之明”之類的勸誡呢!
一件事情,別人這樣做是對的,自己盲目模仿也這樣做,卻極有可能是錯的?!爸褐耍賾鸩淮??!睂τ谖覀儜獙卯厴I生來說,更需要認識自己,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特長、專業特點,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才能在人山人海的招聘會、宣講會、人才中介所、人才中介網中做到有的放矢,揚長避短,進行正確地職業選擇。
本章主要從職業測評、性格分析、專業特點方面進行詳細地介紹,從而引導應屆畢業生進行合理地職業規劃,從而在求職過程中揚長避短,有的放矢,進行正確的職業選擇。
認識自己的重要性
古人常常慷嘆自己懷才不遇,也常常為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而悲傷不已。
才華橫溢的李白只能“獨坐敬亭山”;一心要為百姓造福的陶潛只能“采菊東籬下”;滿腔抱負的蘇軾卻“早生華發”。在這些大才子心中,自己很有才,很有本事,好像就應該馳騁官場,封侯拜相;大展宏圖,扶搖直上。
這幾位大才子真的適合做官嗎?李詩仙曾有“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認為憑自己的知識一定能做個左丞右相,盡展其才,并且“仰天大笑出門去”,卻仕途多折,才剛剛博得唐玄宗一點好臉色,他就輕狂得不得了,又是讓皇帝的大舅子磨墨,又是讓大內總管給他脫靴,就差讓皇帝老兒給他饒癢癢了,這種蹬鼻子上臉的行徑最終惹惱了皇帝老子,被炒魷魚了;陶老兄好不容易混了個一官半職,無非是在領導視察時受了點難堪,就拍桌子辭了官,來個“瀟灑走一回”;而蘇軾大哥呢,寒窗數年終于學有所成,在主考官歐陽兄的慧眼之下中了個進士,卻因母親病逝回家守孝三年,過了幾年又因為父親仙去而守孝,一守又去了十年,最后只能看著同去京都考試的弟弟步步高升,于是念著周瑜,落得個被笑“多情”。
可見,三位先賢都不是做官的料兒。青蓮居士的狂傲,陶老兄的胸無城府,蘇軾大哥的在不能兩全的忠孝前 舍“熊掌”而取“魚”,使得他們前途無“亮”。這都是他們無自知之明而造成的。明明自己拿的是一把菜刀,卻偏偏巴巴地跑到山上砍柴……不知道自己不適應官場的爾虞我詐、紙醉金迷,只有在退出仕途是才是走上了正道。李詩仙的盛名不是在朝廷之外得到了嗎?田園老祖可以在大內種田嗎?日理萬機之時能開一代豪放詞風嗎?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爆F實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身的短處,這是很正常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有認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揚長避短,真正實現自我價值,找到理想的工作。這樣做也自然減少了求職中投簡歷的盲目性,增強來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