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經驗談
發(fā)布時間:2015-08-10 來源:互聯網 作者:互聯網 瀏覽量:1370

  工作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的,但不是每一份工作都是適合我們的。所以找工作第一點就是要確定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去做,從自己的專業(yè)、興趣、能力等方面去權衡,而不應一味地追求薪俸的多少。 
  在現在這樣一個咨詢已十分發(fā)達的社會里,我們可以通過傳統(tǒng)媒體的報刊、電視等途徑收集到不少招聘信息,也可以通過新興媒體的互聯網得到更為詳盡而且數量眾多的信息。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去人才交流中心登記自己的資料、查詢用人單位的信息。最后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途徑,那就是自己登門求職,雖然不知道人家是否要人,但這樣的嘗試也未必都是沒用的。比如得知某公司擴大規(guī)模,想必也會有職位空缺,而此時公司上下均忙于擴建的工作,還未展開招聘活動,如果你此時主動上門,條件又合適,被錄用的機會是很大的。 
  應聘與考試不一樣,它沒有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整個過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是取決于你自己的發(fā)揮。通常一個完整的應聘過程都是有這樣幾個步驟組成的:一、確定目標。 
  找到了合適于你的工作,一般先要去到用人單位那里報一個名,于是便建立了相互間的一個基本關系。 
  二、向用人單位提供個人資料。 
  如果你的條件完全與用人單位提出的條件相符,那你只需準備一份完整的個人資料就行了。而如果有不符合的條件,而你又有把握能勝任,那就還需要再寫一份簡短的個人說明闡述自己的能力。 
  用人單位在設定招聘標準的時候往往是按照最高標準而定的,而實際情況中完全符合的人并不會很多,而用人單位也并不會那么死心眼,因為他們要找的是最合適的人,而不是條件最好的人。在學歷與工作經驗方面,有時這是非常矛盾的兩個因素,現實中有的人是有學歷而缺乏工作經驗,而另外一些人卻是有工作經驗而沒有學歷。于是在發(fā)達國家里便出現了一種置換的標準,某一級別的文憑相當于多少年的工作經驗,相反亦如此。所以,你的條件與用人單位所要求的不相符也別放棄,只要工作合適而你又有這樣的能力,一份好的個人說明是能幫你大忙的。 
  個人資料一般可分為四個部分:個人簡歷;個人簡介;本人近照;附錄。 
  個人簡介不宜過長,一般一到兩頁為宜,冗長的個人介紹往往會讓人失去閱讀的耐性,這樣再好的內容,也失去了其意義。如果另外還有一份個人說明,簡介就可以省略。在基本的個人資料做好了之后,我們還需要附帶上比如身份證復印件、資格學歷復印件、相關的獲獎證書復印件等內容,具體要看用人單位的要求。如果在相關的專業(yè)領域里有過一些作品刊載于報刊上,也可以附上幾篇比較有代表性的,或者是相關的圖片資料。 
  現在流行一種包裝個人資料的風氣,除了華麗的包裝外,里面還有大量的個人藝術寫真。其制作水品甚至相當于一部高檔的畫冊。這樣的東西對于某些特殊行業(yè)可能比較合適,比如模特、舞蹈演員等,但就一般人而言,這種極富個人主義色彩的包裝對于我們的應聘往往是并無多大助益的。不過,如果你能將你的資料打印成冊,并且用一個較好的文件夾裝訂起來,那也是會贏得一些良好的印象分的。這里關鍵是一個度,把握好是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的。 
  三、面試。 
  從更為寬廣的意義上來說,你第一次與用人單位面對面接觸時,就已經是面試的開始了。面試的目的是從更具體的一些方面來了解應聘對象的情況和素質。由于時間比較短,所以面試的感性成分還是比較大的。這樣如果我們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一關也是能很順利地通過的。 
  首先,裝扮要適宜、得體;說話語速要合適,咬字清晰;舉止端莊文雅;面帶笑容、自然親切;充滿信心。這一項如果能發(fā)揮好,會給對方留下相當好的印象,而這個印象分對整個面試結果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面試中一般涉及的問題有:1.為什么對本公司感興趣? 
  2.曾從事何種工作?放棄的原因是什么? 
  3.在校時曾參與過何種活動?擔任過何種職位? 
  4.以往的工作中學到些什么? 
  5.有何特長,以及缺點? 
  6.在一個良好的公司里,決定個人進步與升職的因素是什么? 
  7.能做到準時定點嗎?愿意服從分配嗎? 
  8.能否吃苦耐勞,對于加班加點有何看法? 
  9.學習情況與專業(yè)工作的經驗。 
  10.一般的家庭情況。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1.我的職責是什么? 
  2.我在哪方面仍需要不斷學習或接受培訓? 
  3.如果工作出色是否會得到提拔的機會? 
  4.工作中是否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5.公司待遇是怎樣的? 
  6.我將會在什么時候得到你們的回復? 
  面試時還要避免緊張,思路要清晰。輕松的心情,足夠的自信會讓你發(fā)揮得更好!整個過程可以當作是一次聊天,不必過于拘謹。 
                  
  以上三步都進行完了之后,整個由你參與的應聘過程就結束了。不必考慮還要做什么跟進,只需安靜地等待結果,或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另一個應聘之中。 
  用人單位需要的是他們認為最合適的人員,所以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評價標準,而如果你沒被他們看中,那并不說明你不行,其中可能是你沒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展現出來,也可能是你更適合于從事其他的工作。那就繼續(xù)努力吧!每一次我們都應該全力以赴地做好前面三個步驟的工作,熱情的投入之后,卻要盡快地回復一個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