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特聘就業指導專家、武漢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北平從事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25年,昨日,針對當前畢業生“就業喊難”,趙北平毫不客氣地指出,學生正被求職的3個誤區困擾:被動找工作,盲目投簡歷;迷失自我,跟同學攀比;被目前金融危機的沖擊嚇倒。
誤區一:盲目“海投”簡歷
現象:現在絕大多數學生是被動求職,往往投出很多簡歷,卻發現完全沒回音。這是典型的盲目“海投”簡歷,從網上下載簡歷或者修改同學的簡歷后,復印一堆然后就去參加一個接一個的招聘會、宣講會,或者給單位群發電子郵件。
專家建議:一定要主動出擊,不是崗位求你,而是你在求崗位。但是,看似主動的參加招聘會并投簡歷介紹自己,都不是真正的主動出擊,要根據個人專業情況先鎖定行業、地區,然后再找當地的企業,看什么是對口崗位、什么是交叉崗位,個人條件和企業崗位需求要基本匹配。
比如,汽車專業學生要先選定汽車行業,然后選擇武漢,然后從武漢的一二十家企業中進行分析,了解企業的文化、核心價值觀、企業的行業地位、何時何地在招人,然后寫出有針對性的簡歷,讓企業知道你是有心人,有經驗的招聘官一眼就能看出來。
誤區二:跟同學刻意攀比
現象:學生中間很容易相互攀比,如果自己找的工作薪水、工作地點和環境比同學差就自卑起來或者拖著不簽約,認為自己不如同學有本事,一次次的錯失就業良機,其實這比找不到工作還要可怕。
專家建議:每名學生從小的成長環境、個人的家庭狀況、自身的職業能力和特質都是不一樣的,到了求職的時候怎能刻意要求跟別人一樣?以后事業有成才是有面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為社會、為家人做出貢獻才是有面子,不要看眼前糾結于眼前的東西。
因此,有1000元的能力就選1000元的崗位,但這不是說要降低求職期望值,家長養育孩子付出很多,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后畢業有期望值很正常,關鍵是分析自身特點,找準定位。
誤區三:被金融危機的沖擊嚇倒
現象: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比去年增加64萬人,增幅為12.9%,明年將比今年增加52萬人。加上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于是畢業生被經濟危機、大學擴招等說法嚇住了,覺得現在找份工作特別難。
專家建議: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來料加工的外向型企業、外貿、證券、地產等行業收縮招聘計劃,但國內鐵路等交通行業用工仍較旺,同時國家在擴大內需,建材、建筑、機械設備制造等方面就業還是看好的,不要自己嚇唬自己。
金融危機對三本學生和高職中的文科學生沖擊更大。因為三本畢業生質量高不成、低不就,而我省三本和高職畢業生總數已超過50%,這是就業的矛盾集中點,這些學生更要提高信心,多學真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