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近日,記者走訪了京城大大小小招聘會,發現迫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使出渾身解數推銷自己,“特色”簡歷、才藝展示等,同時“薪”愿一降再降,不少人拋出“零工資繡球”,表示只要有工作,愿意接受“零起薪”就業。
來自北京工商管理學院的畢業生李梅無奈地說:“招聘單位都要求有兩年工作經驗,我還沒畢業呢,哪來的工作經驗,就因為這面試了幾家都沒有成功,眼看馬上就要畢業了,只要能夠找到工作我寧可不要工資。” 來京求職的河北某高校趙同學表示,這種選擇雖然出于無奈,但也是現實之舉。畢竟,一方面可以鍛煉自己的從業經歷,另外也可以讓用人單位更了解自己,為自己今后的錄用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對此,專家認為大學生“零起薪”找工作不可取。薪酬是求職者社會價值的體現,如果大學生接受零起薪,等于間接承認自己對企業的價值為零,無異于對自身能力的否認。同時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在實際工作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以“零起薪”進入企業后,往往從最底層的工種做起,遇到挫折容易放棄,也很難獲得發展機會,求職效果未必理想。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也有不少大學生另辟蹊徑,不但輕松解決了就業,還獲得了不錯的薪水。今年畢業的北京林業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的何琳在經過半年職業培訓后,現已成功入職中軟資源,擔任軟件測試工程師,起步月薪達到4000元。何琳告訴記者:“當初選擇軟件測試,首先考慮的就是它的薪水,很多招聘會上軟件測試工程師年薪標價都在10-15萬左右,剛入門的月薪也在3000-5000元,對我們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另外,軟件測試對專業背景的限制不大也是吸引我的原因。我一個會計專業的朋友,大三時報班學習了軟件測試,現在輕輕松松就被用友給錄取了,工作環境、福利待遇都很不錯。”
智聯招聘網人力專家告訴記者,近幾年隨著技術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促生了如軟件測試師、精算師、職業規劃師等一批朝陽職業,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職業需求量大,待遇較高,而人才供給又嚴重不足,尤其像軟件測試這樣的職業,僅有幾家知名IT培訓機構開設相關課程,每年培養的專業人才不足萬人,致使目前該職位人才缺口已達30萬,而且這種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現狀在未來5-10內還將持續。同時專家指出,這些新興職業雖然近兩年才逐漸興起,但是發展較快,而企業招聘時都要求應聘者掌握相關技能或有一定從業經驗。
對于上述要求,何琳向記者透露了她的成功秘訣,就是通過“充電”獲得。何琳告訴記者,在北大青鳥馬甸BTEST中心學習的半年讓她受益匪淺。“中心開設的課程非常注重培養學員測試思想及對測試方法的掌握,通過大量的實踐課程,讓我牢牢掌握了大量的測試方法和用例,這些技能都是實際工作中常用的。”何琳補充道,中心還著重對工作中的“軟技能”進行訓練,通過角色模擬等方式,傳授學員如何準確描述軟件出現的bug,如何規范撰寫測試報告,如何與開發人員溝通等,讓學員畢業后能夠很快進入角色,融入到企業中。
針對“零起薪就業”氣候的形成,專家指出,如果不對其進行正確引導,極易擾亂整個大學生就業市場秩序。專家建議,大學生不妨重做職業規劃,社會發展催生了很多新生職業,可以選擇發展前景好、就業壓力小的職業,然后通過“充電”等方式掌握技能,從而提高應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