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藝原理:適配鍋爐用水的深度除氧機制
中天恒遠鍋爐除氧器以定制化多孔海綿鐵濾料為核心,針對鍋爐補水 “低氧、低雜質” 的嚴苛需求,通過 “預處理 - 反應 - 再生 - 保障” 四步精準流程,實現溶解氧高效去除,具體原理如下:
(一)核心反應機制:適配鍋爐常溫補水場景
靶向氧化還原反應
鍋爐補水多為常溫水體(5-40℃),海綿鐵(Fe 含量≥95%)作為強還原劑,在該溫度區間可自發與水中溶解氧快速反應:
2Fe + 2H₂O + O₂ = 2Fe(OH)₂
生成的氫氧化亞鐵(Fe (OH)₂)在鍋爐補水弱堿性環境(pH 7.5-9.0,適配鍋爐水質要求)中,進一步氧化為穩定的氫氧化鐵(Fe (OH)₃):
4Fe(OH)₂ + 2H₂O + O₂ = 4Fe(OH)₃
反應無需加熱(避免與鍋爐預熱系統沖突)、無需投加化學藥劑(防止藥劑殘留影響鍋爐水質),完美適配鍋爐補水的 “常溫、無雜質” 需求。
高孔隙率強化除氧
針對鍋爐用水 “低氧殘留” 要求,濾料經特殊燒結工藝制成,孔隙率提升至 85%-92%,比表面積達 250-320㎡/g,形成 “多級蜂窩吸附結構”:
水流流經濾層時,溶解氧被孔隙層層截留,接觸時間延長至普通濾料的 2-3 倍,確保氧含量充分降低;
生成的 Fe (OH)₃絮體附著于濾料表面,形成 “二次除氧層”,對微量殘留氧進行深度吸附,進一步降低氧殘留。
(二)鍋爐專屬工作流程:適配鍋爐補水系統
前置精準過濾:鍋爐原水(多為軟化水或去離子水)先經 200 目精密濾網過濾,去除粒徑>75μm 的懸浮物(避免雜質進入鍋爐形成水垢);
濾層深度反應:預處理后的水自上而下流經海綿鐵濾料層,溶解氧與 Fe 充分反應,出水氧含量穩定降至 0.03mg/L 以下(遠低于《工業鍋爐水質標準》GB/T 1576-2018 中 “鍋爐額定壓力≤2.5MPa 時,溶解氧≤0.05mg/L” 的要求);
智能反沖洗再生:當濾層壓力損失超過 0.15MPa(避免影響鍋爐補水壓力)時,系統自動啟動反沖洗(采用鍋爐回用水,節約水資源),15-20 分鐘即可清除 Fe (OH)₃絮體,恢復濾料活性,且反沖洗不影響鍋爐正常補水(配備備用濾柱);
出水雙重保障:處理后的水經后置 5μm 精密濾網過濾,去除殘留 Fe (OH)₃絮體(防止絮體進入鍋爐形成氧化鐵垢),同時配備在線溶氧監測儀,實時監控出水氧含量,確保水質穩定達標。
二、核心優勢:針對鍋爐系統的專屬價值
(一)除氧精準度高,保障鍋爐安全運行
超低氧殘留:正常工況下,出水溶解氧濃度穩定在 0.01-0.03mg/L,遠優于鍋爐水質標準,有效防止鍋爐受熱面、管道的氧腐蝕(氧腐蝕是鍋爐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之一),延長鍋爐使用壽命 5-8 年;
抗波動能力強:鍋爐補水流量(如 10-50m³/h)、氧含量(如 0.3-8mg/L)波動時,濾料反應速率自動適配,無需人工調節參數,避免因水質波動導致鍋爐停機。
(二)適配鍋爐系統,運行成本低
無藥劑無能耗:相比 “亞硫酸鈉除氧法”,省去藥劑采購、儲存成本(每年減少 40%-60% 藥劑支出),且無藥劑殘留導致的鍋爐內部腐蝕風險;相比 “熱力除氧法”,無需消耗蒸汽或電能加熱(常溫運行),單位處理成本僅為熱力除氧的 1/4-1/2,尤其適配中小型鍋爐(避免熱力除氧的高能耗);
運維簡便適配鍋爐工況:濾料使用壽命長達 3-5 年(適配鍋爐 3-5 年一次的大修周期),反沖洗周期 10-15 天(根據鍋爐補水量調整),且反沖洗可在鍋爐低負荷時段自動進行,不影響鍋爐正常運行,運維人員每月僅需 1-2 次巡檢,大幅降低運維工作量。
(三)安全環保,適配鍋爐環保要求
水質零污染:反應產物 Fe (OH)₃為無害絮體,反沖洗廢水經簡單沉淀后可回用至鍋爐補水預處理環節(回收率達 80% 以上),無廢水排放;無化學藥劑殘留,避免鍋爐水質惡化(如藥劑與鍋爐水垢反應產生有害氣體);
設備兼容性強:采用模塊化設計,單臺處理量 1-60m³/h,可直接接入現有鍋爐補水系統(無需改造原有管路),占地面積僅為傳統熱力除氧器的 1/3-1/4,適合鍋爐機房場地受限場景;設備材質采用 304 不銹鋼(耐鍋爐補水弱堿性腐蝕),確保長期穩定運行。
(四)全周期性價比高,降低鍋爐運營成本
初期投資適配性:設備初始投資雖高于化學除氧法,但無需后續藥劑投入,1-1.5 年即可收回投資(鍋爐規模越大,回收周期越短);
長期成本優勢:減少鍋爐氧腐蝕導致的維修費用(每年可降低 30%-50% 維修成本),延長鍋爐換水周期(因水質穩定,換水頻率降低 20%-30%),同時降低因腐蝕導致的能源損耗(氧腐蝕會增加鍋爐熱阻,導致能耗上升 5%-10%),全周期綜合成本顯著低于傳統除氧方式。





